softmax详解¶
softmax初探¶
在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中,softmax是个非常常用而且比较重要的函数,尤其在多分类的场景中使用广泛。他把一些输入映射为0-1之间的实数,并且归一化保证和为1,因此多分类的概率之和也刚好为1。
首先我们简单来看看softmax是什么意思。顾名思义,softmax由两个单词组成,其中一个是max。对于max我们都很熟悉,比如有两个变量a,b。如果a>b,则max为a,反之为b。用伪码简单描述一下就是 if a > b return a; else b
。
另外一个单词为soft。max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?如果将max看成一个分类问题,就是非黑即白,最后的输出是一个确定的变量。更多的时候,我们希望输出的是取到某个分类的概率,或者说,我们希望分值大的那一项被经常取到,而分值较小的那一项也有一定的概率偶尔被取到,所以我们就应用到了soft的概念,即最后的输出是每个分类被取到的概率。
softmax的定义¶
首先给一个图,这个图比较清晰地告诉大家softmax是怎么计算的。
假设有一个向量组X,\( x_j \) 表示V中的第j个元素,那么这个元素的softmax值为:
该元素的softmax值,就是该元素的指数与所有元素指数和的比值。
这个定义可以说很简单,也很直观。那为什么要定义成这个形式呢?原因主要如下。
1. softmax设计的初衷,是希望特征对概率的影响是乘性的。
2. 多类分类问题的损失函数常常选为交叉熵函数(cross-entropy)。即 L = − ∑ktk ⋅ lnP(y=k),其中目标类的tk,其余类的tk为0。
在神经网络模型中(最简单的logistic regression也可看成没有隐含层的神经网络),输出层第i个神经元的输入ai=∑dwidxd。
神经网络是用error back-propagation训练的,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量是 ∂L/∂αi。
softmax求导¶
前面提到,在多分类问题中,我们经常使用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
Loss=−∑itilnyi
其中, ti表示真实值, yi表示求出的softmax值。当预测第i个时,可以认为ti=1。此时损失函数变成了:Lossi=-lnyi
接下来对Loss求导。
根据定义: yi = exp(i)/ ∑jexp(j)
我们已经将数值映射到了0-1之间,并且和为1,则有:
接下来开始求导
上面的结果表示,我们只需要正想求出 yi,将结果减1就是反向更新的梯度,导数的计算是不是非常简单!
上面的推导过程会稍微麻烦一些,特意整理了一下,结合交叉熵损失函数,整理了一篇新的内容,看起来更直观一些。
交叉熵损失函数(Cross Entropy Error Function)与均方差损失函数(Mean Squared Error)
softmax VS k个二元分类器¶
如果你在开发一个音乐分类的应用,需要对k种类型的音乐进行识别,那么是选择使用 softmax 分类器呢,还是使用 logistic 回归算法建立 k 个独立的二元分类器呢?
这一选择取决于你的类别之间是否互斥,例如,如果你有四个类别的音乐,分别为:古典音乐、乡村音乐、摇滚乐和爵士乐,那么你可以假设每个训练样本只会被打上一个标签(即:一首歌只能属于这四种音乐类型的其中一种),此时你应该使用类别数 k = 4 的softmax回归。(如果在你的数据集中,有的歌曲不属于以上四类的其中任何一类,那么你可以添加一个“其他类”,并将类别数 k 设为5。)
如果你的四个类别如下:人声音乐、舞曲、影视原声、流行歌曲,那么这些类别之间并不是互斥的。例如:一首歌曲可以来源于影视原声,同时也包含人声 。这种情况下,使用4个二分类的 logistic 回归分类器更为合适。这样,对于每个新的音乐作品 ,我们的算法可以分别判断它是否属于各个类别。
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计算视觉领域的例子,你的任务是将图像分到三个不同类别中。(i) 假设这三个类别分别是:室内场景、户外城区场景、户外荒野场景。你会使用sofmax回归还是 3个logistic 回归分类器呢? (ii) 现在假设这三个类别分别是室内场景、黑白图片、包含人物的图片,你又会选择 softmax 回归还是多个 logistic 回归分类器呢?
在第一个例子中,三个类别是互斥的,因此更适于选择softmax回归分类器 。而在第二个例子中,建立三个独立的 logistic回归分类器更加合适。
参考文献:
1.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40403377
凡本网注明"来源:XXX "的文/图/视频等稿件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
作者: bitcarmanlee
来源: https://blog.csdn.net/bitcarmanlee/article/details/82320853